琉球的清晨总是带着海风特有的咸湿气息,朝霞将海城染成一片金黄。
江云站在那霸港的高处,俯瞰着正在补充物资的水师舰队。
经过连日的休整,战舰已经修复完好,船帆重新修补,淡水和粮食也补充充足。
然而江云心中清楚,琉球终究只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国。
这里的物资匮乏程度,远超他最初的想象。
在与赵显民的多次深谈中,他了解到琉球甚至连最基本的铁器都极度短缺。
由于大昌朝对铁器等战略物资的出口管制,琉球只能通过民间商人零星购买,再悄悄运回国内。
“有时候,为了打造一把像样的战刀,孤的工匠们不得不将旧兵器熔了重铸。”
赵显民曾苦笑着对江云说,“倭寇之所以猖獗,也正是看准了我国武备松弛。”
这番话让江云陷入深思。小国的生存之道,竟如此艰难。
没有足够的实力,就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。
不过他这并不是怜悯小国,而是想起了他之前的规划,直接占领琉球和倭国,建立海上防线。
但是如今想来,这个想法有些天真。
且不说朝廷是否愿意派遣官员和移民来管理这片海外之地,光是让中原百姓背井离乡移居海外,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更让江云警醒的是,朝堂上下对海外事务的漠视。
多少年来,大昌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北方的草原,却忽略了浩瀚海洋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。
若不是皇上力排众议组建水师,恐怕至今都不会有人关注这些海外岛国。
想到这里,江云对赵显民多了几分理解。
这个小国君王之所以如此热情地接待大昌水师,应该也是希望借助大昌的力量抵御外侮。
而对他江云来说,与其占领琉球,不如将其变为大昌在东海的前哨站。
这日清晨,赵显民亲自来到港口为水师送行。
他命人抬来十坛陈年美酒,郑重地交给江云:“这是孤珍藏多年的琉球佳酿,献给总兵大人。”
江云躬身接过,心中明镜似的。
赵显民这是借美酒表明心迹,愿意接受藩属国的地位。
这也是之前江云给赵显民提得建议,只要成为了大昌的藩属国,大昌就有义务和理由,帮助琉球抵御外来之敌。
对一个君王来说,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决定,但面对倭寇的威胁和琉球武备的不足,这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“王爷放心,外臣定将王爷的心意转达圣上。”江云郑重承诺,“待我回朝后,必将奏明陛下,派遣正式使节前来,与王爷共商藩属事宜。”
赵显民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,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:“有劳江总兵了。孤也会尽快派遣使者前往大昌,学习大昌礼仪制度。”
朝阳完全跃出海平面时,水师舰队开始陆续起锚。
江云登上定远舰,望着岸上送行的琉球君臣百姓,心中感慨万千。
这一次琉球之行,不仅为水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补给点,更为大昌在东海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。
舰队驶出那霸港,再次投身茫茫大海。
与来时不同,许多将士脸上都带着明显的不舍。
在陆地上休整的这几日,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安稳。
如今又要面对颠簸的海浪和单调的饮食,难免情绪低落。
江云注意到这一变化,特意在甲板上巡视。
他看到有的士兵无精打采地擦拭着火枪,有的望着远去的琉球岛发呆,就连操帆手的动作都显得有气无力。
“石头。”江云唤来亲兵。
“在,伯爷。”石头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,精神倒是依旧抖擞。
“去打听打听,将士们这是怎么了?一个个没精打采的。”
石头咧嘴一笑:“回伯爷,大家在陆地上过了几天舒坦日子,现在又要回海上摇摇晃晃,自然提不起精神。”
“不瞒您说,就连厨子老张都在嘀咕,说是在岸上做饭比在船上得劲多了。”
江云不禁失笑。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?
在琉球的这几日,他每晚都能睡个安稳觉,不必担心突然的风浪或是敌袭。
更重要的是,能吃上一口热乎的新鲜饭菜,而不是那些腌制的干粮和鱼干。
“传令各舰,今日改善伙食,把琉球王送的新鲜果蔬都拿出来。”
江云想了想,又补充道,“再把将士们都召集到甲板上,我有话要说。”
号角声中,各舰将士迅速在甲板上列队。阳光洒在一张张年轻的脸上,虽然依旧难掩疲惫,但军纪严明,队列整齐。
江云登上高处,拿起铁皮喇叭,目光扫过全场:
“弟兄们,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。海上日子苦,比不上岸上安稳。说实话,我江云也喜欢脚踏实地的感觉。”
人群中传来一阵轻笑,气氛轻松了不少。
“但是!”江云提高声音,“别忘了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!”
“两年半前,我们还只是一群旱鸭子,连站都站不稳。如今呢?”
“我们已经能够驰骋东海,击溃倭寇,让琉球国王都对我们肃然起敬!”
将士们的脊梁不知不觉挺直了几分。
“我知道,海上生活艰苦。但正因为艰苦,才更需要我们这些军人来守护!”
江云的声音在海风中格外清晰,“想想我们的家人,想想大昌的百姓。”
“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,倭寇就会肆意侵扰我们的海岸,我们的亲人将永无宁日!”
他停顿片刻,让这些话深入每个人心中: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战绩!”
“两次海战,击沉倭船二十余艘,毙敌数百。这些战绩,朝廷都会记下,等到凯旋而归之日,必当论功行赏!”
听到“论功行赏”四个字,将士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
这些大多出身贫寒的士兵,最初参军就是为了军饷和赏赐。
虽然在水师的待遇已经优厚不少,但谁不希望立下战功,光宗耀祖呢?
江云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,语气转为温和:“当然,赏赐是后话。眼下,我已经下令,今晚加餐!不仅有新鲜蔬果,还有琉球王送的米酒,每人可以分到一碗!”
欢呼声顿时响彻海面,原本低迷的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。
将士们脸上重现笑容,相互击掌庆贺。
是啊,虽然海上生活艰苦,但有这样体恤下属的将领,有实实在在的战功和赏赐,再苦也值得!
江云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将士,心中欣慰。
他知道,单靠空泛的大道理无法真正激励人心,必须让将士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希望。
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带兵的宗旨:既要以理服人,也要以利动人。
夕阳西下时,舰队已经远离琉球,再次投身茫茫东海。
但这一次,船上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炊烟从各舰厨房升起,米酒的香气随风飘散,将士们围着甲板唱起了水师军歌,也就是那首《精忠报国》。
江云站在舰桥上,望着远方海平面。
虽然不知道下一次战斗何时来临,但他相信,有了这支士气高昂的水师,大昌的海疆必将安宁。
而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