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仓军港的喧嚣尚未平息,江云与王世文便已换乘快马,带着一队亲兵疾驰向京城。
沿途驿道两旁的稻田泛着金黄的波浪,正值秋收时节,农人们弯腰收割的身影点缀在田野间,一派祥和景象。
然而江云无暇欣赏这田园风光,他的心中装着太多事情。
对马岛驻军的补给、水师的扩建、下一步剿倭的计划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向皇帝禀报此次出海的战果。
五日后,京城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。与离京时相比,京城似乎更加繁华了。
城门口车水马龙,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最引人注目的是,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时,口中哼唱的竟是江云所作的《精忠报国》。
“狼烟起,江山北望…”稚嫩的歌声让江云和王世文相视一愣。
更令他们惊讶的是,进城后不久,便看到一队士兵整齐列队走过,领队的军官高声领唱:
“龙起卷,马长嘶,剑气如霜——”身后的士兵齐声接唱,气势磅礴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。
“这才几个月功夫,你的歌曲就传唱得如此广泛了。”王世文感慨道。
江云微微皱眉,心中既感欣慰又觉压力倍增。
民心可用,但若不能满足百姓的期待,反会成为负累。
二人未作停留,直奔皇城。通报后,很快有太监前来引路。
走在熟悉的宫道上,江云注意到宫墙上的壁画新绘了水师扬帆出海的场景,细节之精确,仿佛画师曾亲眼所见。
养心殿内,皇帝杨宣早已等候多时。
与数月前相比,皇帝眉宇间多了几分疲惫,但眼神依然锐利。
“臣江云(王世文)叩见陛下。”二人行大礼参拜。
“平身。”杨宣的声音中带着难得的急切,“快给朕讲讲,这次出海战果如何?”
江云从容禀报,从琉球建交到对马岛大捷,详细陈述了这数月的经历。
当听到水师以微小代价全歼倭寇、占领对马岛时,皇帝忍不住拍案叫好。
“好!太好了!”杨宣激动地站起身来回踱步,“朕果然没有看错人!你们俩,可是为大昌立下了大功啊!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!”
王世文适时补充道:“陛下,此次东征,江总兵运筹帷幄,将士用命,方有如此大捷。”
“特别是对马岛一战,我军燧发枪阵威力尽显,倭寇溃不成军。”
皇帝满意地点头,忽然想起什么:“对了,你们回京途中,可注意到京城的变化?”
江云答道:“臣听闻《精忠报国》广为传唱,百姓爱国热情高涨,这都是陛下治国有方。”
杨宣大笑:“这其中也有你江爱卿的功劳。”
“你那天上人间剧院排演的《岳飞传》,如今可是一票难求。就连宫中的妃嫔都央求朕安排她们出宫观看呢。”
说笑间,江云话锋一转:“陛下,此次东征,将士们战功卓著。臣恳请陛下论功行赏,以激励军心。”
此言一出,养心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。杨宣的笑容凝固在脸上,良久,长长叹了口气。
“江爱卿,朕…朕恐怕暂时无法厚赏将士了。”皇帝的声音低沉下来。
江云和王世文对视一眼,都看到对方眼中的诧异。
“陛下,这是为何?”江云不解,“将士们海上漂泊数月,浴血奋战,若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,恐怕…”
杨宣抬手打断他的话,苦笑道:“朕岂不知赏罚分明的重要性?”
“只是…内帑空虚,实在拿不出足够的银两了。本来建立水师,就是由皇室全权出资。哎!”杨宣重重叹了口气。
“龙江船厂还在日夜不停地建造新舰,水师招募新兵也需要银两。”杨宣揉着太阳穴,“朕的内帑也已经所剩不多,实在是…捉襟见肘啊。”
殿内陷入沉默。江云心中波涛汹涌,他万万没想到,凯旋而归的第一道难关,竟然是赏银问题。
“陛下,”良久,江云缓缓开口,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“臣有一计,或可解燃眉之急。”
杨宣急切地问道:“爱卿有何妙计?快快道来!”
“臣在姑苏之时,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作之法,曾与王副总兵联手制作出一批琉璃。”
江云从容说道,“琉璃制品在市面上价值连城,若是能再制作一批精品,在京城举办拍卖会,必定能吸引众多富商巨贾竞相购买。”
王世文惊讶地看向江云,显然他回想起了之前姑苏的那场琉璃拍卖会。
杨宣惊讶道:“江小友竟然能够制作琉璃?朕宫中收藏的几件琉璃器,都是从西域重金购得。爱卿当真能制作出来?”
“回皇上,去年冬天,姑苏城被大雪封了路,城中粮价暴涨。”
“臣与王副总兵就是靠这制作琉璃,并且在姑苏城举办了一场拍卖会,这才赚了几十万两的银子,得以有钱能够买高价粮,并且以工代赈,赈济了姑苏城的流民。”
“京城物华天宝,是天下的经济中心,想必琉璃在京城会更加受欢迎。”
“京城中的有钱人也不是姑苏城能够相比,只要制作出一批精美琉璃,必定能够大赚一笔。”
江云信心满满,“只需十日时间,臣必能制作出令京城显贵争相购买的琉璃精品。”
“所得款项,除成本外,全部充作军饷和赏银。”
就在这时,太监来报:“陛下,户部尚书李大人求见。”
得到允准后,户部尚书李纲匆匆入内,面色凝重:“陛下,龙江船厂送来急报,新舰建造因银两不足,恐要停工了。”
又一个坏消息。杨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权衡再三,皇帝终于下定决心:“好!就依江爱卿所言。朕准你十天时间,需要什么材料和人手,尽管开口。”
江云躬身道:“臣只需要一处分院作为工坊,以及一些常见的原料如石英砂、纯碱、石灰石等。另外,请陛下准许臣调用将作监的几位工匠相助。”
“准了!”杨宣当即下旨,“李爱卿,你全力配合江爱卿。至于船厂那边,先尽量维持,待十天之后再看情况。”
离开养心殿时,夕阳已经西斜。
江云和王世文默默走在宫道上,王世文终于忍不住笑道:“太白兄,咱们这是又要干回老本行了?”
江云微微一笑,眼中闪着神秘的光彩:“王兄,这次咱们不仅要干回老本行,还要干一票大的。”
江云神秘兮兮的,还嘴角上扬。
其实研制出玻璃之后,江云就想着制作镜子。
利用银镜反应,就可以制作出犹如明月般明亮的镜子。
琉璃都已经能够震惊整个京城了,江云在脑海里想象着镜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时,那些人惊讶的表情!
回到临时住所后,江云立即开始筹备。他选定城西一处僻静的院落作为工坊,从工部调来十名熟练工匠,又采购了大量石英砂等原料。
琉璃制作过程非常顺利。通过之前在姑苏时制作琉璃的经验,江云和王世文这次制作出来的琉璃更加通透,更加好看。
工部的工匠在精细的制作上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技艺,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琉璃制品,这使得江云和王世文两人也是赞叹,毕竟他们俩之前制作的琉璃,犹如是自然生成般的狂野,没有这种工业的美感。
接下来的日子,工坊陆续制作出各种精美的玻璃器皿:通透的酒具、精致的花瓶、把玩物件等。
镜子的制作,江云并没有交给工部的工匠,这个涉及到化学原理,同时,江云认为镜子的利润将要比琉璃大,所以留了一手。
物以稀为贵,镜子一下子制作出太多,也是会降低其价值。
期限将至,江云将一批精心制作的玻璃器送进宫中请皇帝过目。杨宣看着这些晶莹剔透的珍品,龙颜大悦,当即下旨准备举办拍卖会。
离开皇宫时,江云望着满天星斗,心中已开始规划下一步:看来钱还是个巨大的问题,得早点开启海贸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