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书房内,沉香袅袅,金砖铺地。
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江云和王世文躬身行礼,姿态恭谨却不失风骨。
“哈哈哈哈,江爱卿,王爱卿,平身平身!”皇帝杨宣笑容满面,从御案后起身相迎,“此次出海清剿倭寇,你们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!”
“为陛下分忧,乃臣等本分。”江云与王世文齐声应道,声音在宽敞的御书房中回荡。
杨宣亲切地拉着江云的手,引至一旁的紫檀木椅前:“快给朕细细道来,这银矿山究竟是怎么回事?朝堂上说得简略,朕心痒得很呐!”
江云从容落座,王世文则恭敬地站在一旁。
“回陛下,”江云声音清朗,“这石见银山位于倭国左渡岛上。”
“臣此次清剿倭寇,追踪至其老巢,意外发现了这座银山。”
“据臣初步勘测,若是开采得当,每年可产白银八百万两以上,且矿脉极深,可持续开采百年之久。”
“八百万两!”杨宣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,一旁的王世文也倒吸一口凉气。
这个数字远超他们的想象——相当于大昌王朝全年税收的三成。
“江小子,此话当真?”杨宣的声音微微发颤,眼中闪着难以置信的光芒。
“千真万确。”江云郑重颔首,“臣已命人初步开采,首批五船银锭正在运往京城的路上。”
杨宣抚掌大笑:“妙极!妙极!如此一来,朕往后岂不是再也不用为银饷发愁了?哈哈哈哈!”
然而江云却微微摇头:“陛下,恕臣直言,有了银山,朝廷确实宽裕许多,但若说从此就不缺钱了,这个说法恐怕有些问题。”
杨宣笑容一滞,疑惑道:“江小子何出此言?每年八百万两白银,可不是小数目啊。”
“陛下,这涉及一门叫做'经济学'的学问。”江云缓缓道。
“经济学?”杨宣蹙眉,“这是哪门学问?朕从未听说过。”
“此学问研究的是天下财富生产、流通、分配之道。”江云解释道,“臣给陛下举个简单的例子,您就明白了。”
杨宣倾身向前,显露出极大兴趣:“快快道来。”
“假设我大昌只有一百石粮食,民间流通一百两银子。”
“那么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下,一石粮食值一两银子。”
江云见皇帝点头,继续道,“若此时陛下从石见银山运回一百两银子,大昌就有了二百两银子,但粮食仍只有一百石。陛下觉得,这时一石粮食该值多少银子?”
杨宣不假思索:“自然还是值一两银子”
江云微笑摇头:“陛下,若银子多了,粮食却没多,那么人们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粮食。一石粮食会涨到二两银子。”
“这是为何?”杨宣大惑不解,“银子不就是钱吗?钱怎么会贬值呢?”
王世文也插话道:“是啊太白兄,我也听糊涂了。银子就是钱,钱越多不是越好吗?”
江云不疾不徐:“陛下,请问银子为何能当钱使?”
“因为…因为它值钱啊。”杨宣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。
“那它为何值钱?”江云追问。
“因为…因为它稀少,大家都认它。”杨宣迟疑道。
“陛下圣明!”江云抚掌,“正因为银子稀少,大家才认它作钱。若银子不再稀少,人人都有大把银子,谁还会把它当回事?”
他继续解释道:“上古时期,人们以物易物。但若我想用牛换马,有马的人却想要粮食。”
“我就得先用牛换粮食,再用粮食换马,十分不便。于是人们找出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作为'一般等价物',也就是钱。”
“之所以选金银作钱,是因为它们稀少、耐储存、易分割。”
“但钱的本质不是金银本身,而是它所能交换到的货物。”江云目光炯炯,
“若天下货物就那么多,钱却越来越多,那么钱能换到的货物自然就越来越少——这就是钱变'不值钱'的道理。”
杨宣若有所悟,但仍有困惑:“那照你这么说,石见银山的银子岂不是无用?”
“非也非也。”江云笑道,“适度的银钱增加能促进商业流通。若银子太少,商人做生意不便,百姓买卖困难。但若银子太多,就会引起物价飞涨,反而苦了百姓。”
他站起身来,走到御书房中央:“陛下,银山不是废山,但也不能单靠银山。”
“真正让国家富强的,是这个——”他伸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圈,“国内生产总值。”
“国内生产总值?”杨宣重复这个陌生词汇。
“就是大昌一年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和。”江云解释,“粮食、布匹、瓷器、茶叶……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。银子只是衡量和交换这些财富的工具。”
他目光灼灼:“若我大昌物产丰盈,百业兴旺,生产的货物越来越多,那么适当地增加银钱,反而能促进经济繁荣。但若只顾挖银,不顾生产,那就是本末倒置了。”
江云回到座位,郑重道:“陛下,金银不能吃,不能穿。”
“真正的国富民强,是靠粮食满仓,布匹充足,匠艺精进,商路畅通。”
“石见银山的银子,我们可以拿去南洋那边购买物资,这样就不会影响我们大昌境内的物价。”
“石见银山是天赐之财,但如何用好这笔财富,还需陛下圣心独断。”
一番话毕,御书房内鸦雀无声。杨宣陷入沉思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。
王世文目瞪口呆,仿佛听到了什么惊天秘闻。
良久,杨宣长叹一声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江小子,你这'经济学'确实深奥,却又在情理之中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宫苑中盛开的牡丹,缓缓道:“朕明白了。银山要开,但不能只盯着银山。富民强国,终究要靠实实在在的产出。”
江云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阳光透过窗棂,照在三人身上。这一刻,现代经济学的种子,已经在这个古老的帝国悄然种下。而如何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,将考验着统治者的智慧。